资料详情

防疫信息管理平台网站可行性分析

头像

理工论文

编号:11066

1.1引言

1.1.1编写目的

编写防疫信息管理平台的目的是为了普查所有市民健康状况,针对特定症状,社区将根据情况安排相关服务。并且如果市民发现身边与新冠病毒相关的线索,可以通过此平台上报详细的事件情况。社区通过这些信息可以进行处理。并提供口罩信息查询功能,在此功能内提供口罩购买信息,口罩预约,医用口罩信息查询服务。提供查看目前疫情信息的功能,使得市民能够简单快捷地看到当前确诊人数,疑似病例,死亡人数,分布地图等疫情情况。以及健康码的功能,当市民去到公共场所时,通过扫描手机中的二维码可以查询到该市民是否有被感染的风险,从而判断是否允许进入公共场所。

1.1.2项目背景

2020年初,cov-2019,由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在世界范围流行,由于此种肺炎具有非常强的传染性,全国采取隔离的措施,在疫情好转之后,依然要防止反弹,积极预防,为复工做好坚实的基础。

1.1.3术语

新冠病毒,健康码,疫情上报

1.1.4 参考资料

《软件设计文档国家标准》GB8567-2006

1.2 可行性研究的前提

1.2.1基本要求

1、功能:

2、性能:

3、安全与保密要求:

4、输入:

5、输出:

6、完成日期:2020.6

1.2.2开发目标

本系统希望通过利用如今先进的科学技术,为目前的防控难题打造一个新的信息平台。本系统希望通过电子信息化的手段对疫情信息上报,疫情线索上报等环节进行管理,以达到人力与设备费用的减少,服务能力的提高,管理信息服务的改进,工作人员利用率的提高等目标。

1.2.3项目的环境、条件、假定和限制

1、建议开发软件运行的最短寿命:1个月

2、进行系统方案选择比较的时间:

3、经费来源和使用限制:个人

4、法律和政策方面的限制:暂时不考虑

5、硬件、软件、运行环境和开发环境的条件和限制:

6、建议开发软件投入使用的最迟时间:2020.6

1.2.4研究的方法

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进行技术可行性和法律可行性的分析。

采用加权估计的方法进行经济可行性分析

1.3所建议系统的技术可行性分析

1.3.1所建议系统的简要描述

1.3.2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

1.3.3采用建议系统可能带来的影响

5.4.1设备

需要购进如下设备:

・服务器台

・微机台

・打印机台

・网络设备和布线

・不间断电源台

・工作台台

5.4.2软件

采用了技术开发,所以系统运行需要安装有java、mySQL以及响应的客户端和服务器操作系统,并需要网络设备。

5.4.3运行

要求人员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需要短时间来熟悉新系统,但不需要大量的培训。

系统调试期半个月,在开始必须对初始数据进行录入,包括所有的书目信息等,这个期间还需要接受新用户的注册。在半月的调试期结束,系统通过检验后,将要优化该系统的性能,把一些发挥不良的组件重新开发,或者加入合适的补丁文件。系统稳定后的主要工作是加强该系统安全性。

该系统需要服务器2台(一台提供服务,一台备份),开发阶段需要两台微机作为模拟网络环境来开发。具体配置如表1-1所示:

表1-1 系统配置表

服务器

六核 E5-2640(2CPU,6核) 16GMem  300G*4 Hdisk  独立raid卡

2U高密度机架式服务器,支持2颗Intel® Xeon

2*Intel® Xeon六核 E5-2640(2.5GHz/15MB L3 Cache)CPU

4*4GB Registered  ECC DDR3-1333内存(8DIMM,最大64GB内存)

4*300GB 3.5" 15K热插拔SAS硬盘,最大支持8个SSD/SAS/SATA硬盘

板载3*1000Mbps自适应以太网卡

DVD-RW

1+1冗余热插拔电源

导轨

工作站

Xeon六核 E5-2609(2CPU,6核) 16GMem  300G*4 Hdisk  独立raid卡

1U高密度机架式服务器,支持2颗Intel® Xeon

2*Intel® Xeon六核 E5-2609(2.4GHz/10MB L3 Cache)CPU

2*4GB Registered  ECC DDR3-1333内存(8DIMM,最大64GB内存)

4*300GB 3.5" 15K热插拔SAS硬盘,最大支持8个SSD/SAS/SATA硬盘

板载3*1000Mbps自适应以太网卡

DVD-RW

1+1冗余热插拔电源

导轨

网络设备

Hub或交换机,网线若干,1000M光纤

具体的网络布线按用户要求配置。

5.4.4开发

5.4.5环境

需要网络布线,需要可以连通Internet的网络环境。

5.4.6经费

1.4.5新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7技术可行性(技术风险评价)

Web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推动Internet上信息服务类的进步。WWW服务的基础是HTML语言。这个系统模块中用到的ASP.NET技术是在HTML语言的基础上使用脚本语言对网页的对象模型进行编程。目前,ASP.NET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能够完成功能目的。

有ASP网站和Java程序的开发经验,目前时间充足,可以完成开发任务。

可以参与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与开发。

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可以参与用户文档的制作、内部文档整理、后期测试等任务。

有美术特长,可以参与网站的美工设计。

所有人员均可立即投入开发工作,根据本组的情况分析,在规定的期限内,开发可以完成。

1.4所建议系统的经济可行性分析(投资和效益分析)

1.4.1开销:

1、硬件设备费

2、软件费

3、其他一次性费用

4、非一次性支出费用

l 本系统开发期6个周,试运行期1个周。开发期需要开发人员3人,试运行期需开发人员2人。开发需6周,折合0.6人/年(每年有效工作周按30周计算)

l 系统运行费用:

l 假定本系统的运行期为1年,每年的运行费用为:

Ÿ 系统维护费:一年需要0.5人/年

Ÿ 设备维护费:设备的运行更新期5年,

1.4.2预期的经济效益

1、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人员

2、扩大服务范围,增加书店收入

3、及时获取信息,减少决策失误

1.5社会因素方面的可行性

各个地方都在推行疫情管理系统,这个可以作为一个资源的整合网站,使得大家更加便捷

1.6法律可行性

政府,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一般都用法律规定组织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例如:《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专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对所有企业的行为都做了限制。我们公司就设有自己的法律顾问,这是因为法规的影响不仅仅限于时间和金钱,它还缩小了管理者可斟酌决定的范围,限制了可行方案的选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1991年6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84号发布) (修改后的新条例2002年1月1日起施行)第九条可知:软件著作权人享有下列各项权利:

(一)发表权, 即决定软件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二)开发者身份权, 即表明开发者身份的权利以及在其软件上署名的权利;

(三)使用权, 即在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 以复制、展示、发行、修改、翻译、注释等方式使用其软件的权利;

(四)使用许可权和获得报酬权, 即许可他人以本条第(三)项中规定的部分或者全部方式使用其软件的权利和由此而获得报酬的权利;

(五)转让权, 即向他人转让由本条第(三)项和第(四)项规定的使用权和使用许可权的权利。

第十二条  受他人委托开发的软件, 其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者与受委托者签订书面协议约定, 如无书面协议或者在协议中未作明确约定, 其著作权属于受委托者。

第十八条  在软件著作权的保护期内, 软件的著作权人或者其受让者有权许可他人行使本条例第九条第(三)项规定的使用权。著作权人或者其受让者许可他人行使使用权时, 可以按协议收取费用。

另外,软件权利的使用许可应当根据我国有关法规以签订、执行书面合同的方式进行。被许可人应当在合同规定的方式、条件、范围和时间内行使使用权。合同中未明确规定为独占许可的, 被许可的软件权利应当视为非独占的。

第二十二条  因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国家机关执行公务等非商业性目的的需要对软件进行少量的复制, 可以不经软件著作权人或者其合法受让者的同意, 不向其支付报酬。但使用时应当说明该软件的名称、开发者, 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或者其合法受让者依本条例所享有的其他各项权利。该复制品使用完毕后应当妥善保管、收回或者销毁, 不得用于其他目的或者向他人提供。

第三十条  除本条例第二十一条及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情况外, 有下列侵权利为的, 应当根据情况, 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并可以由国家软件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给予没收非法所得、罚款等行政处罚:

(一)未经软件著作权人同意发表其软件作品;

(二)将他人开发的软件当作自己的作品发表;

(三)未经合作者同意, 将与他人合作开发的软件当作自己单独完成的作品发表;

(四)在他人开发的软件上署名或者涂改他人开发的软件上的署名;

(五)未经软件著作权人或者其合法受让者的同意修改、翻译、注释其软件作品;

(六)未经软件著作权人或者其合法受让者的同意复制或者部分复制其软件作品;

(七)未经软件著作权人或者其合法受让者的同意向公众发行、展示其软件的复制品;

(八)未经软件著作权人或者其合法受让者的同意向任何第三方办理其软件的许可使用或者转让事宜。

第三十三条  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法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的,应当依照民法通则有关规定承担民事责任。

1.7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这次的项目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