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 绪论
1.1 设计资料
1.1.1设计荷载:公路―Ⅱ级
1.1.2 河床地面线为(从左到右):0/0,-3/5,-4/12,-3/17,-2/22,-2/27,0/35(分子为高程,分母为离第一点的距离,单位为米);地质假定为微风化花岗岩。
1.1.3 材料容重:水泥砼23 KN/m3,钢筋砼25 KN/m3,沥青砼21 KN/m3
1.1.4 桥梁纵坡为0.3%,桥梁中心处桥面设计高程为2.00米
1.2 设计要求
根据现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规范》(JTG D62―2004)及相关教材等,进行上部结构设计。
1.3 设计题目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1.4 桥梁设计内容说明
桥梁设计包括纵、横断面设计和平面布置。
1.4.1 纵断面设计
桥梁纵断面设计包括确定桥梁的总跨径.桥梁的分孔.桥道的标高,桥上和桥头引道的纵坡以及基础的埋置深度。
(1)本梁桥根据水文计算来确定。标准跨径为23.00m(墩中心距离)。本桥的跨径较小,因此上部结构的造价较低,墩台的造价较高。为了结构受力合理和用材经济,分跨布置时要考虑合理的跨径比例。
(2)本梁桥为跨河桥梁,桥道的标高应保证桥下排洪和通航的需要,结合桥型.跨径等一起考虑,以确定合理的桥道标高。
(3)桥上纵坡不大于4%,桥头引道纵坡不宜大于5%。
1.4.2 横断面设计
桥梁横断面的设计,主要是决定桥面的宽度和桥跨结构横截面的布置。桥面的宽度决定于行车和行人的交通需要。
(1)本梁桥桥面行车道净宽为:净-
m人行道
(2)为了利于桥面排水,应根据不同类型的桥面铺装,设置从桥面中央倾向两侧的1.5%-3.0%的横向坡度,本桥设置为1.5%。
1.4.3 平面布置
(1)桥梁的线形及桥头引道要保持平顺,使车辆能平稳地通过,小桥的线形及其公路的衔接,应符合路线布设的规定。
(2)从桥梁本身的经济性和施工方便来说,应尽可能避免桥梁与河流或与桥下路线斜交。必要时通常不宜大于
,在通航河流上则不宜大于
。
二、计算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1、当荷载位于支点处,利用杠杆原理法计算

横断面

1#梁
对于汽车荷载 
对于人群荷载 

2#梁
对于汽车荷载 
对于人群荷载
=0 (由于是出现负的,取零,出于安全考虑)

3#梁
对于汽车荷载 
对于人群荷载 
2、当荷载位于跨中时
此桥在跨度内设有横隔板,具有强大的横向联结刚性,且承重结构的长度比为
可按刚性横梁法绘制影响线并计算横向分布系数
,本桥各根主梁的横向截面均相等,梁数n=5, 梁间距为2米。

3、梁横向影响线
3.1 1#梁横向影响线的竖标值:

1#梁影响线


由
、
绘制1#梁的横向影响线,如上图及最不利荷载位置
对于汽车荷载

对于人群荷载

3.2 2#梁横向影响线的竖标值:

2#梁影响线


由
、
绘制2#梁的横向影响线,如上图及最不利荷载位置
对于汽车荷载 
对于人群荷载 
3.3 3#梁横向影响线的竖标值

3#梁影响线
、
对于汽车荷载 
对于人群荷载 


三、主梁内力计算
3.1、恒载集度
(1)主梁:
(2)横隔梁
对于边主梁:

对于中主梁:
(3)桥面铺装层:

(4)栏杆和人行道:
作用于边主梁的全部恒载强度:

作用于中主梁的全部恒载强度:

3.2、恒载内力的计算

3.3、边跨弯矩剪力影响线
1#及5#梁内力(边跨)
跨中弯矩 
跨中剪力 
支点剪力 
1/4跨处弯矩:

1/4跨处剪力:

2#、3#及4#梁内力(中间跨)
跨中弯矩 
跨中剪力 
支点剪力 
1/4跨处弯矩:
;
1/4跨处剪力:

3.4、活载内力
(1)汽车荷载冲击系数

(2)主梁横截面图
结构跨中处的单位长度量:

主梁截面形心到T梁上缘的距离:

跨中截面惯性矩:
查表 E取



所以冲击系数:

(3)汽车荷载作用
公路―Ⅱ级均布荷载 
对于集中荷载,当
时,
;当
时,
当
时,采用内插法
公路―Ⅱ为公路―Ⅰ级的0.75倍
则

当计算剪力时候 
计算车道荷载的跨中弯矩、剪力的计算对于双车道,折减系数
跨中弯矩影响线如下图

(4)跨中弯矩的设计

由于跨中弯矩横向分布系数1#、5#梁最大,所以只需计算1#、5#梁的弯矩,计算如下:
对于1#梁
车辆荷载作用下


跨中人群荷载最大弯矩
人群荷载集度

对于2#和4#梁
计算公路―Ⅱ级汽车活载的跨中弯矩:


计算人群荷载的跨中弯矩:
人群荷载集度: 

对于3#梁
计算公路―Ⅱ级汽车活载的跨中弯矩:


计算人群荷载的跨中弯矩:
人群荷载集度: 

(5)跨中剪力的计算
跨中剪力影响线如下图:


对于1#和5#梁
计算公路―Ⅱ级汽车活载的跨中剪力:

计算人群荷载的跨中剪力:

对于2#和4#梁
计算公路―Ⅱ级汽车活载的跨中剪力:

计算人群荷载的跨中剪力:

对于3#梁
计算公路―Ⅱ级汽车活载的跨中剪力:

计算人群荷载的跨中剪力:

(6)支点截面剪力的计算
剪力影响线如下图所示:


横向分布系数变化区段的长度
对于1#和5#梁
附加三角形重心影响线坐标 : 

计算人群荷载的支点剪力:


对于2#和4#梁
计算公路―Ⅱ级汽车活载的支点剪力(如下图所示):

计算人群荷载的支点剪力:


对于3#梁
计算公路―Ⅱ级汽车活载的支点剪力(如下图所示):

计算人群荷载的支点剪力:

(7)1/4跨弯矩的计算
1/4跨弯矩的影响线如下图


对于1#和5#梁
计算公路―Ⅱ级汽车活载的1/4跨弯矩:

计算人群荷载的跨中弯矩:
人群荷载集度: 

对于2#和4#梁
计算公路―Ⅱ级汽车活载的1/4跨弯矩:

计算人群荷载的跨中弯矩:
人群荷载集度: 

对于3#梁
计算公路―Ⅱ级汽车活载的1/4跨弯矩:


计算人群荷载的跨中弯矩:
人群荷载集度: 

(8) 1/4跨剪力的计算
1/4跨剪力影响线如下图:


对于1#和5#梁
计算公路―Ⅰ级汽车活载的1/4跨剪力:

计算人群荷载的跨中剪力:

对于2#和4#梁
计算公路―Ⅰ级汽车活载的1/4跨剪力:

计算人群荷载的跨中剪力:

对于3#梁
计算公路―Ⅰ级汽车活载的跨中剪力:

计算人群荷载的跨中剪力:

(9)荷载组合
其中
,
,
,
,
跨中弯矩组合:
梁#
恒载(KN/m)
活载(KN/m)
组合值(KN/m)
汽车
人群
1、5
1478.377
1325.314
199.322
3852.733
2、4
1546.594
1060.278
128.142
3483.821
3
1546.594
800.270
113.904
3103.863
跨中剪力组合:
梁#
恒载(KN/m)
活载(KN/m)
组合值(KN/m)
汽车
人群
1、5
0
114.906
8.859
170.791
2、4
0
92.273
5.7
135.566
3
0
69.64
5.063
103.167
支点剪力组合:
梁#
恒载(KN/m)
活载(KN/m)
组合值(KN/m)
汽车
人群
1、5
262.823
202.027
45.435
649.113
2、4
274.95
170.26
17.314
587.696
3
274.95
155.161
15.17
564.156
1/4跨弯矩组合:
梁#
恒载(KN/m)
活载(KN/m)
组合值(KN/m)
汽车
人群
1、5
1108.782
994.032
149.502
2889.625
2、4
1154.945
798.238
96.109
2617.109
3
1159.945
602.444
85.43
2331.037
1/4跨剪力组合:
梁#
恒载(KN/m)
活载(KN/m)
组合值(KN/m)
汽车
人群
1、5
131.411
186.534
19.933
441.186
2、4
137.475
149.793
12.814
389.032
3
137.475
113.05
11.39
335.997
四、行车道板计算
由于主梁是用现浇混凝土的,其有很大的刚度,所以按刚接的单向板进行行车道板的计算

4.1、恒载内力的计算
(1)计算每延米板的恒载g
沥青混凝土面层: 
C
混凝土垫层: 
T梁翼板自重: 
合计: 

(2)计算每延米板条的恒载内力
弯矩: 
剪力: 
4.2、活载内力的计算
根据轴距及轴重,应以重轴为主,取两后轴
=280kN计算。轮载分布:车轮着地尺寸
,经铺装层按45
角扩散后,在板顶的分布尺寸:


经分析,车后轴两轮的有效分布宽度重叠,所以荷载对于悬臂根部的有效分布宽度为:

作用在每延米板条上的弯矩:



作用在每延米板条上的剪力:

4.3、内力组合
安全等级二级,
,
=1.2,
=1.4
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基本组合弯矩和剪力的设计值分别为:



五、横隔梁的计算
5.1、确定作用在中横隔梁的计算荷载:


5.2、内力计算
2#与3#主梁间
截面弯矩
影响线:
P=1作用在1#梁时:



P=1作用在5#梁时



P=1作用在3#梁时:



1#主梁处右截面
剪力影响线:
P=1作用于1#梁截面的右边时
既 
P=1作用于1#梁截面的左边时
既 
绘制的
和
的影响线如下图所示:

5.3、弯矩的计算
公路-II级:



人群荷载:

剪力的计算:
=
人群荷载:

5.4、内力基本组合
弯矩: 
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