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一、 前言
某岩土工程公司根据甲方要求,于20XX年12月1日~20XX年12月5日组织人员设备进场,对小区场地进行地质勘察,共计布置施工钻孔39个。
二、 地层岩性
经钻孔揭露,勘察范围内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冲洪积碎石土及含碎石粉质粘土,坡洪积含砾粉质粘土,华力西期辉长岩侵入体,二迭系下统灰岩等。
各类岩土岩性特征如下:
① 素填土(Q4ml):褐灰、黄灰色,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含15%辉长岩碎石,湿、松散、厚度1.8~5.8m,钻孔中均揭露到该层。
②碎石土(Q4al+pl):褐灰、灰色,石质岩性主要为中风化辉长岩,少量灰岩,棱角~次棱形,粒径20~80mm占40%~50%,大于100mm占5%~10%,砾石含量5%~10%,充填物为可~硬塑状粉质粘土。稍湿~湿,稍密~中密。呈似层状产出,厚度0.6~1.2m,见于CK1、CK2钻孔。
②2含碎石粉质粘土(Q4al+pl):浅黄~黄灰色,含20%~30%强~中风化灰辉长岩,少量泥岩碎石,碎石粒径为20~60mm。湿~饱和,软塑~软可塑状,干钻回次进尺1~1.5m,有缩孔现象,岩芯呈长柱状,可以弯曲,CK1~CK5钻孔揭露到该层,厚度4.10~5.70m。
②含砾粉质粘土(Q4dl+pl):黄灰色,含15%~20%泥页岩小园砾石,局部地局见有20~60mm辉长岩碎石。湿~饱和,以软塑为主,局部呈可塑状。严重缩孔,岩芯呈长柱状,分布于Ⅱ-Ⅱ1剖面CK4~CK6钻孔,厚度1.40~4.20m。
②1强风化辉长岩(V43)褐黄色,矿物成份为辉石,长石,角闪石,中细粒结构,块状结构,风化裂隙极发育,岩芯呈块状,砾砂状,少量短柱状,揭示厚度2.20~3.80m,分布于Ⅰ-Ⅰ1剖面CK1~CK3钻孔。
② 二迭系下统灰岩(P1):深灰色,矿物成份方解石,致密状结构,中厚~厚层状结构。网状裂隙发育,岩芯较破碎,呈短柱状及块状,揭示厚度5.60~6.30m分布于Ⅱ-Ⅱ1剖面CK4~CK6钻孔。
三、 水文地质
本次补勘钻孔揭露深度内未见有地下水,勘察场地周围无地表水体,不存在地下水对砼的腐蚀性。
四、 结论与建议
1、地质勘察表明,勘查范围内基底岩石有辉长岩和灰岩,其中辉长岩分布于Ⅰ-Ⅰ1剖面的CK1~CK3钻孔附近,灰岩分布于Ⅱ-Ⅱ1剖面的CK4~CK6号钻孔(详见有关剖面图)。
2、补勘察施工的钻孔在灰岩揭露深度内未见有岩溶。
3、各岩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如下:
岩土主要物力理学指标建议值表
指 标
岩土名称
天然
重度
γ
(KN/m3)
压 缩
模 量
Es
(MPa)
内聚
力
C
(Kpa)
内摩
擦角
φ
(°)
承载力
特征值
fak
(Kpa)
桩端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qpa
(Kpa)
桩周土的摩
擦力特征值
qsa
(Kpa)
基底对砼摩擦系数
μ
边坡容
许开挖边坡值
(高:宽)
①素填土
17.0
2.5
10
70
1:2.0
②1碎砾石土
21.0
20
27
250
0.40
1:1.0
②2含碎石粉质粘土
18.2
4
10
14
110
30
0.25
1:1.75
③含砾粉质粘土
18.0
3.5
10
12
90
30
0.2
1:1.75
④1强风化辉长岩
22.5
1200
35
37
450
3500
80
0.5
1:0.75
⑤灰岩
26
1.7×104
180
60
800
5000
180
0.6
1:0.25
4.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综合判定,该场地属于中硬场地土,II级建筑场地,处于建筑抗震的有利地段。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
5.基础形式建议采用条形基础,持力层建议设在含碎石粉质粘土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