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驾驶员的注意力资源分配
1.3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1.3.1研究目的与意义
1.3.2创新点
1.3.3研究方法
1.4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车内氛围灯分析及多通道人机交互理论研究
2.1.车内氛围灯的研究分析
2.1.1氛围灯的作用
2.1.2氛围灯的研究前景
2.2 多通道人机交互的概念<孙正兴人机交互技术概论>
感觉接收外界信息比例
2.3多通道人机交互的优势
2.4汽车多通道人机交互的应用实例
2.4.1物理控键和车载界面
2.4.2语音控制
2.4.3手势控制
2.4.4眼动追踪和疲劳分心监测
2.5多通道交互的技术研究
2.5.1手势识别
2.5.2语音交互
2.5.3眼动追踪和疲劳监测
2.5多通道交互设计的评价方法
2.5.1客观评价法
2.5.2主观评价法
2.6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通道人机交互系统的需求分析
3.1用户行为调研与需求分析
3.1.1调研背景
图3.1 2018年易车网调查数据
表3.1 访谈问卷
图3.1 实车观察
表3.1 驾驶员车内操作
3.1.2典型用户画像
图3.2 用户画像
表3.2 驾驶过程中典型用户情境
表3.3 需求与功能转换
3.2 车内多通道交互实验研究
图3.3 模拟驾驶实验
3.3设计构想
图3.3 设计构想图
3.4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车内氛围灯系统的多通道交互设计模型
4.1车内灯光显示界面研究
图4.1车内灯光位置选择方案
4.2多通道交互方式评估模型
4.2.1交互方式评估模型构建
图4.2 交互评估模型
4.2.2多通道交互方式评估模型内容说明
图4.2 车内视野范围
4.3满意度评估
4.4多通道交互系统设计模型
4.5多通道交互设计原则
4.5.1降低用户记忆负荷原则
4.5.2实时反馈原则
4.5.3多通道相配合原则
4.6系统方案
4.6.1系统功能和整体架构分析
表4.2 硬件设备表
4.6.2多通道交互系统总体框架
4.7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车载氛围灯系统的多通道人机交互设计实践
5.1确定灯带位置
5.2不同场景下的交互与界面设计
表5.2 驾驶场景
5.2.1实车实验中的眼动状态分析
图5.1 实验车辆和设备安装位置
(1)实验车辆
(2)设备安装位置
5.2.2场景分析的结论
图5.4 驾驶员在不同状态的眼动分布
图5.3 实验过程
5.3交互系统设计实践
表5.3 语音控制指令集
表5.4 手势控制指令集
5.3.1不同场景下的交互系统界面设计
图5.5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首页
图5.6 “音乐+导航”页面
表5.5 “音乐+导航”页面灯光显示状态
图5.7 “导航+智能助手”页面
表5.6 “导航+智能助手”页面灯光显示状态
图5.8 “灯光+智能助手”页面
表5.7 “灯光+智能助手”页面灯光显示状态
图5.9 “灯光+智能助手”页面
表5.8 “灯光+智能助手”页面灯光显示状态
图5.10 “音乐+智能助手”页面
表5.9 “音乐+智能助手”页面灯光显示状态
5.3.2车内其他灯光跳转逻辑设计
表5.10 车内其他灯光跳转逻辑设计
5.4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交互系统原型制作与验证
6.1系统原型开发环境
图6.1 Pycharm软件图标和软件界面
6.2原型构建
6.2.1手势交互
图6.2 手势数据集
图6.3 训练图
6.2.2语音交互模块
6.2.3眼动追踪和疲劳分心监测模块
6.2.4前端界面模块
6.2.5氛围灯通信模块
6.3原型验证及评估
6.3.1多通道交互工效学评价
交互任务平均时间
交互任务平均出错次数对比(共50次)
6.3.2界面主观评价
6.3.3结论分析
6.4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基于智能手机的多通道交互系统研究>
7.1总结
7.2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人机交互方式越来越智能化和多样化。一方面,驾驶操作功能继续增加。另一方面,娱乐、通信、网络和智能系统也被引入汽车内部空间。面对汽车中日益复杂的信息空间,行车安全已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方向。设计师需要为车内人机交互设计更高效、更自然的交互方法。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是车内信息传输的主要交互界面,用户通过它与汽车进行“对话”,表现形式在不同汽车品牌公司之间各不一样。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奔驰Command系统,整个系统包括显示屏、功能按键等,屏幕是非触控屏;特斯拉推出了17寸大屏,取消了传统的按键,和现有的车载系统有很大差别。当前系统的趋势是简洁化、智能化,也带来了新的交互方式的变化[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