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详情

内蒙古鄂托克前旗长城煤矿改扩建初步设计 说明书(论文)+cad图纸

头像

土木工程

编号:9259

目  录

总说明 4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4

第一节   井田概况 4

第二节   井田地质特征 4

第三节   水文地质 4

第四节   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4

第五节   地质勘探程度及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

第二章   井田开拓 4

第一节   井田境界及储量 4

第二节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4

第三节   井田开拓 4

第四节   井筒 4

第五节   车场及硐室 4

第三章  大巷运输及设备 4

第一节   运输方式的选择 4

第二节   运输设备选择 4

第四章   采区布置及装备 4

第一节   采煤方法 4

第二节   采区布置 4

第三节   采区运输及其他装备 4

第四节   巷道掘进及支护 4

第五节   井巷工程量 4

第五章   矿井通风与安全 4

第一节   概况 4

第二节   矿井通风 4

第三节  井下灾害预防 4

第六章   提升、通风、排水及压缩空气设备 4

第一节   提升设备 4

第二节   通风设备 4

第三节   排水设备 4

第四节   压缩空气设备 4

第七章   地面生产系统 4

第一节   煤质及用途 4

第二节   煤的加工 4

第三节   生产系统 4

第四节   辅助设施 4

第八章   地面运输 4

第一节   概况 4

第二节   煤炭运输方案 4

第三节   道路主要技术条件及工程量 4

第九章   总平面布置及防洪排涝 4

第一节   概况 4

第二节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 4

第三节   竖向设计与场地排水 4

第四节   场内运输 4

第五节   管线综合布置 4

第六节   防洪排涝 4

第七节   矿井工业场地主要指标 4

第十章  电气 4

第一节   供电电源 4

第二节   电力负荷 4

第三节   送变电 4

第四节   地面供配电 4

第五节   动筛车间供配电 4

第六节   井下供配电 4

第七节   安全监控 4

第八节   矿井计算机管理系统 4

第九节   矿井通信 4

第十一章   地面建筑 4

第一节   设计原始数据 4

第二节   工业建筑与构筑物 4

第三节   行政公共、生活福利建筑 4

第十二章   给水排水 4

第一节   给水 4

第二节   排水 4

第三节   室内给排水 4

第十三章   供热、通风及空调 4

第一节   采暖及通风空调 4

第二节   生活供热 4

第三节   井筒防冻及空气加热 4

第四节   锅炉房设备 4

第五节   室外供热管网 4

第十四章   职业安全卫生 4

第一节   概述 4

第二节   瓦斯灾害防治 4

第三节   粉尘灾害防治 4

第四节   井下火灾防治 4

第五节   水害防治 4

第六节   顶板灾害防治 4

第七节   提升运输安全 4

第八节   供电安全 4

第九节   矿井医疗卫生及救护 4

第十五章   环境保护与综合利用 4

第一节   概述 4

第二节  矿井开发产生的主要污染物 4

第三节   地表塌陷治理 4

第四节   矸石的综合利用 4

第五节   污水处理 4

第六节   噪音治理 4

第七节   环境管理机构及专项投资 4

第十六章    建井工期 4

第一节   建井工期 4

第二节   产量递增计划 4

第十七章   节能 4

第一节   地面建筑节能 4

第二节   给排水暖通环保节能 4

第三节   机械设备节能 4

第四节   矿井供电节能 4

第十八章   防火与消防 4

第一节   概述 4

第二节   地面建筑防火 4

第三节   井下消防及洒水 4

第四节   电气防火 4

第十九章   财务评价 4

第一节   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4

第二节   项目劳动定员 4

第三节   项目概算及资金筹措 4

第四节   成本费用估算 4

第五节   销售收入估算 4

第六节   财务评价 4

第七节   不确定性分析 4

第八节   矿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


总 说 明

内蒙古鄂托克旗长城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接壤的内蒙古境内,行政区隶属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鄂托克前旗上海庙镇。

鄂托克前旗是一个农牧业为主导产业的旗,工业基础薄弱,特别是没有煤矿企业,工业生产和农牧民生活用煤非常困难。长期以来城镇及工业用煤要到200km以外的棋盘井及宁夏的磁窑堡煤矿购买,农牧民多以砍挖沙蒿作为生活燃料。由于缺少能源,不仅制约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而且经常性的砍挖植被,加剧了草原沙化,使脆弱的自然生态 环境更加恶化。

为落实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保护生态环境,吸引外资,发展地方经济,从根本上解决当地生产及农牧民生活用煤是当务之急,因此开发利用长城煤矿西矿区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已势在必行。

建设项目法人单位是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设计依据

1、新汶矿业集团公司《关于编制长城煤矿改扩建初步设计的委托书》。

2、《上海庙煤田长城煤矿井田详查(最终)地质报告》。

3、《内蒙古鄂托克前旗长城煤矿初步设计说明书》。

4、《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矿安全规程》及国家有关煤炭工业的法律、法规等。

二、设计的指导思想

1、贯彻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借助已开拓的三条井筒。尽量使开拓系统简单,合理完善,将长城煤矿建设成具有较高科技水平和效益,综合机械化开采的矿井。

2、以出煤为主旨,减少非生产性投入,行政、生活福利设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

3、采用安全、适用的采掘设备和回采工艺,以提高生产的安全性,提高回采率,降低资源的损失浪费。

三、设计确定的主要技术原则

1、井田范围及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本矿井井田面积7.206km2,含煤面积6.8km2,矿井地质资源储量8725.5万吨,可采储量6000.1万吨,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a,服务年限38.5。

2、井田开拓方式

设计采用斜井―阶段石门开拓,开采水平为+920m。

3、提升、运输

主斜井选用大倾角胶带运输机运输,选用ST2500型皮带,带宽1000mm。副斜井选用JK―2.5/20绞车辅助提升,工作面运输顺槽选用STJ―1000/55型可伸缩胶带机运输。

4、采煤方法

采用走向长壁全部跨落采煤法,采用MG180/435型双滚筒采煤机,采煤工作面支护设备为ZY2800/14/32型掩护式液压支架支护顶板。

5、矿井通风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主扇风机型号为BDK618Ⅱ―8№22型对旋式轴流扇风机,电动机功率185KW。

6、煤炭加工及储运方式

根据本矿煤质、产品市场定向以及煤矿所处的地理位置,煤炭洗选加工规划为两期:前期建设矿井原煤生产系统,设置大块矸石机械化排除系统,与矿井同期投产,主要产品为电煤;后期在矿井投产后,获得完整的煤质资料后,根据煤质分析,适时建设选煤厂,生产低灰炼焦配煤或优质动力煤。

7、矿井供电

矿井有两回35KV供电电源,均引自上海庙110KV变电站35KV不同母线段。矿井地面35KV变电所选用二台变压器向地面低压设备供电。主井胶带、副井提升绞车采用10KV高压供电。井下供电电压为10KV,由两回ZRVV22―10000   3×120电缆至井下变电所,井下变电所选用2台SC9―800/10、10/0.4KV、800KVA变压器(其中2台备用)向井下低压设备供电,井下主排水泵采用10KV高压供电。

8、水源及给水

井田区域第三系砾岩厚7.44~36.21m,水量比较丰富,水质良好,据ZK302孔抽水资料,涌水量达1.828~3.018L/S,设计利用该含水层作为矿井的供水水源.供水方式为集中水井供水。

9、地面设施

按照从简建设的原则,生产性设施根据生产需要进行建设,行政公共建筑及生活福利设施参照《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的指标确定面积。

10、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

根据自然地理条件,生产区与行政公共建筑和生活区分开布置,以减少设施建设的相互干扰。行政公共建筑与生活区布置在生产区的上风侧。

11、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

劳动定员按照定岗、定编、定员方式确定。矿井全员劳动率按照排定的劳动定员计算确定。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120万t/a。

2、矿井服务年限:     38.5 a。

3、井巷工程量: 矿井移交生产时完成的井巷工程量6447m,掘进体积71438m3,其中半煤巷道4459m,占井巷工程量的70.7%。万吨掘进率为53.7m。

4、地面建筑面积13402m2,建筑体积53121m3,单身公寓建筑面积26183m2,建筑体积79692m3。

5、用电设备总台数89台,电动机总容量14713KW,用电设备工作台数73台,工作容量11351KW。全年耗电量3.98×107 Kwh,吨煤耗电33.13Kwh。

6、矿井在籍总人数500人。

7、矿井全员劳动效率7.27t/工、

8、矿井建设总投资34600.52万元,吨煤投资302元。

9、矿井原煤生产成本108.9元/t,经营成本83.99元/t。

10、矿井建设工期9个月。

11、投资收益率13.03%。

12、矿井投资回收期8.21a。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1、地质报告中,在钻探过程中部分钻孔中有油沙和油气显示,可能有与煤伴生的少量天然气。因此矿井建设和生产期间必须强化瓦斯检测,采取有效的监控措施,保证生产的安全性。

2、煤质分析报告中测试项目不够完善,如元素分析和胶质层指数数据较少,影响煤种及煤的牌号确定。

3、钻孔未作封孔检查,开采期间应注意钻孔导水。

4、煤层风氧化带圈定不够细致,风氧化带未采腐殖酸样。

5、公路、古长城遗址的走向根据地形图确定。矿井开采时必须对古长城遗址和公路的走向进行测量核实,必要时应对其保护煤柱进行调整。

6、对边界断层F5控制程稍有不足,建议今后生产注意探索。